了解最新欧美国产精品中文字幕_日韩黄色毛片成人免费观看_亚洲性色AV片在线播放_国产特黄又粗又硬A片_黄色网站欧美内射_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二区_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_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_亚洲人成手机电影_四虎国产精品永久性地址6785

安陽pp生物濾池除臭裝置多少錢(一體化生物濾池除臭裝置)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繼《中國瓷器的先驅(qū)——千年越窯》、《中華白瓷的鼻祖——邢窯》之后,就介紹一下中國瓷器的巔峰——也是中國陶瓷歷史上曇花一現(xiàn)的——汝窯吧。

%title插圖%num

李苦禪的字

汝窯作為宋代汝、鈞、官、哥、定五大名窯之首,一直受到世人和藏家的高度關(guān)注,民間有“縱有家財萬貫,不如汝瓷一件”之說,美術(shù)大師李苦禪先生曾寫下名言:“天下博物館,無汝者,難稱盡善盡美也”。近些年拍賣市場上的拍價更是一浪高過一浪,在2017年10月3日的香港秋拍會上,下圖這件小小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,竟以2.942875億港元天價成交!可見汝瓷之名貴!下面我結(jié)合北宋的社會背景,對汝窯的歸類、窯址、歷史、技術(shù)、文化、欣賞、藏品等進行闡述,并附上史上最全藏品圖片,力圖博采眾長、撥云開霧、糾正謬誤,給你奉上一頓饕餮盛宴。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洗

中國瓷器的巔峰——汝窯

下集

汝窯的燒制技術(shù)有哪些特殊之處?

在“魯山花瓷”的影響下,汝州各瓷窯特別是臨汝窯,既借鑒了南方越窯的釉色,接受了北方定窯的印花技術(shù),同時又繼承了安陽相州窯的釉下刻、劃和堆、雕工藝,采用了支釘托燒的疊燒法,創(chuàng)造了印花青瓷的獨特風格,從北宋初年起,在瓷界開始展露頭角。汝州窯系中一些瓷窯的技術(shù)走在前列(比如清涼寺窯),較早地改進燒制技術(shù),使鐵的還原氣氛恰到好處,制瓷技術(shù)達到了相當高的成就,產(chǎn)品也極其豐富,盛燒不衰,名聲越來越大。

%title插圖%num

清涼寺汝窯窯爐

特別是到了北宋晚期,由于宋徽宗的個人愛好,開始關(guān)注瓷器,皇帝選擇來選擇去,覺得定州白瓷不好,終于選定汝州青瓷來燒制自己文房和其他用具。這對汝窯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,必須不計成本、倍加重視!南宋人周輝在紹熙年間(公元1190-1194)所著的《<清波雜志>卷五》中記載:“汝窯宮中禁燒,內(nèi)有瑪瑙末為油,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,近尤艱得。”

%title插圖%num

《清波雜志》南宋 周輝著

周輝經(jīng)歷了從北宋到南宋的劫難,記載應該相對可信。按他所記,汝窯被宮中看中,使用瑪瑙粉末做釉,成品供皇上挑揀,皇上不要的,才可以出售。這清楚地說明,汝窯就是個優(yōu)質(zhì)的重要供應商,能不計成本使用優(yōu)質(zhì)好料,精雕細琢燒好成品后送皇上挑選,皇上本人不要的,再拿去市場上賣。說明汝窯不是什么官方辦的官窯,那些宋徽宗不要的瓷器,說不定會成為市場的搶手貨、寵兒。說到瑪瑙末做釉問題,值得說幾句,瑪瑙的成份與砂子一樣,同是二氧化硅,對瓷器的釉色和溫潤感可能有一些作用,但作用有限,和精細一些的釉料沒什么兩樣?,旇УV在中國各地分布極其廣泛,儲量巨大,比高嶺土資源還要豐富得多,價值便宜。但人們一提起瑪瑙就有“晶瑩剔透之珠寶”的錯覺,頓生貴重之感。為什么要強調(diào)瑪瑙釉?因為要供應重要客戶,強調(diào)材料的貴重與成本的昂貴,有利于抬高身價和產(chǎn)品美譽度,可謂效果俱佳,所以汝窯到了南宋就變得“近尤艱得”了。因此,對瑪瑙釉的記載,至少可以說明汝窯相當善于營銷、做工精細之至,這也說明此時期就是汝窯如日中天的黃金期,至于瑪瑙釉末的真實性,或真實或浮夸或以訛傳訛,均無傷大雅,大家不必深究。

%title插圖%num

根據(jù)挖掘發(fā)現(xiàn),汝窯的窯型比較奇特,比如有些連體窯,中間用墻隔開,兩窯使用一個火膛,火膛低于窯床,窯床后側(cè)有帶有吸火孔的窯墻,窯墻后側(cè)有兩個煙室,逐漸向上收縮形成煙囪超出地面。這種連體窯的特點,既便于操作,更適宜保溫,在北方盛行的饅頭形倒焰窯中十分罕見,也說明汝窯對還原焰控制技術(shù)已經(jīng)十分成熟。

%title插圖%num

清涼寺汝窯泥料澄濾池和釉料缸

%title插圖%num

清涼寺汝窯窯爐

上圖窯爐爐底,清晰地顯示匣缽擺放的位置,反映了當時裝窯排列的方法。下圖分別是清涼寺汝窯出土的蓮瓣印模、墊餅、支座、匣缽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清涼寺汝窯窯具

汝窯的裝燒采用一匣一器,匣與匣疊放用耐火泥條密封,以防串煙,在燒制過程中使用火照隨時檢驗。汝窯燒造工藝相當講究,從選料、配方、成型、燒制鈞有嚴格要求。同時還出土不少素燒片,說明汝窯為二次燒成。汝窯成型主要采用手拉坯,少數(shù)使用耳把、握手、乳狀足,貼花則采用模印、雕塑手法。盡管汝窯技術(shù)精湛,但由于還原氣氛要求嚴格,難度很大,廢品率依然很高,得一成品尤為艱難,這從挖掘現(xiàn)場的堆積如山的廢品堆可以看出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汝瓷的冰裂紋開片堪稱一絕。開片的形成,開始時是器物于高溫焙燒下產(chǎn)生的一種釉表缺陷,行話叫“崩釉”。汝窯的工匠將這種難以控制的、千變?nèi)f化的釉病,通過人為地操作轉(zhuǎn)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,而且控制得恰到好處,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。

%title插圖%num

汝窯瓷器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,有賴于造型優(yōu)雅,做工精細,釉色明亮,善于裝飾。汝窯胎色呈淺灰或灰白,俗稱“香灰胎”,胎質(zhì)潔凈細膩、溫潤而堅密,俗稱“銅骨”。其最有特色的是施釉技法十分精湛,除少數(shù)為墊餅燒制而足底露胎外,大多為滿釉裹足支燒,支釘很小扁長,像芝麻粒,故有“芝麻掙釘”之說。汝窯由于施釉講究,胎釉結(jié)合緊密,釉面光亮勻凈,釉層渾厚,釉色潤澤,視如碧玉,猶如堆脂,有的呈半透明,有的呈乳濁狀,以天青、天藍、粉青、卵青、月白、豆青、蟹青、豇豆青、蔥翠青,釉色變化均勻單一,釉面開片自然,蟹爪紋、魚鱗紋、芝麻花,猶如冰裂天成,實乃瓷中巔峰之作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《陶庵夢憶》明末 張岱著

汝窯的器形種類冥器較少,多為實用器,文房用品比較多。從器形設計看,很注重美觀,觀賞性大于實用功能,似乎很符合宋徽宗的個性。上圖是明末才子張岱著的雜記《陶庵夢憶》卷六中的記載,張岱說"香爐最好是實用、耐火,三代青瓷很容易見火就壞,官窯、汝窯都一樣,不如宣德爐...",這記載可以說明汝窯觀賞性大于實用性?!耙娀鹁蛪摹钡奶攸c,還說明,汝窯的燒制溫度并不高,可能沒有達到1300℃,瓷胎還沒有完全燒結(jié),屬于“半熟瓷器”。

汝瓷之美的文化內(nèi)涵是什么?

我在《中國瓷器的先驅(qū)——千年越窯》中講過青瓷之美,在《中國陶瓷文化略談之九》講過宋瓷之美,如果說青色代表了中華民族根植于內(nèi)心的崇尚自然、含蓄內(nèi)斂的審美文化,那么宋瓷則是中華民族審美觀通過線條優(yōu)美的器物造型、如冰似玉的釉色質(zhì)感、巧奪天工的燒制技術(shù)在瓷器上的藝術(shù)再現(xiàn),而汝瓷,是宋瓷的佼佼者,是巔峰。

%title插圖%num

《格古要論》明初 曹昭著

從文獻記載看,明初曹昭著《格古要論》中寫道“汝窯,出北地,宋時燒者淡青色,有蟹爪紋者真,無紋者尤好,土脈滋潤,薄亦甚難得。”明代高濂在《<遵生八牋>卷十四》中也寫道:“汝窰余嘗見之,其色卵白,汁水瑩厚如堆脂,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,底有芝蔴花細小掙釘。余藏一蒲蘆大壺,圓底光若僧首,圓處宻排細小掙釘數(shù)十,上如吹塤収起,嘴若筆?,僅二寸,直槊向天,壺口徑四寸許,上加罩蓋,腹大徑尺,製亦竒矣。又見碟子大小數(shù)枚,圓淺甕腹、磬口、泑足、底有細釘,以官窰較之,質(zhì)製滋潤。”可見明代人對汝窯評價之高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《遵生八牋》明 高濂著

清朝大學士陳元龍編撰的《格致鏡原》中,重新記錄了宋代陸游(老學庵筆記)、明初曹昭(格古要論)、明代田藝衡(留青日札)、明代谷泰(博物要覽)的記載。當然,明代谷泰的《博物要覽》撰于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年間,此時期抄襲成風,《博物要覽》對前人的書幾乎一字不漏也一字不多地照搬照抄,毫無自己的觀點和建樹,被后人憤怒地列為偽書。清朝的《格致鏡原》也差不多,雖為清朝廷大學士編撰,但毫無自己的思想。這是否可以說明,中華文化到明、清時期就已經(jīng)變得十分古板和教條了呢?不過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,引用它只是以此證明,這些文獻記錄了汝窯瓷器的特征和“眾瓷之魁”、“瓷中之冠”的地位。

%title插圖%num

《格致鏡原》清 陳元龍著

談到汝瓷的文化內(nèi)涵,離不開汝窯瓷器的器型與釉色。

汝窯主要燒造于宋徽宗時期,此時的宋朝以文人治國,經(jīng)濟文化發(fā)達、生活富足奢華,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,藝術(shù)與審美水平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最高峰時期。宋徽宗趙佶無疑是宋朝藝術(shù)與審美的代表,水平絕對是很高的,在他的熏陶、倡導之下,汝窯精品之簡潔、和諧、大方之美達到極致。汝窯瓷器造型設計古樸文雅、端莊秀麗,其線條流暢、器形優(yōu)美,彰顯的是一種空間布局的和諧之美,不加紋飾卻驚為天人。釉面上的小開片,細密緊致,猶如蟹爪,春光閃爍,晶瑩多變。所以,汝窯瓷器,彰顯的是中華美學文化之大成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汝窯瓷器的靈魂在于釉色,傳世精品主要以天青釉為主,其他還有天藍釉、豆綠釉、月白釉等。汝窯的天青釉,呈現(xiàn)一種雨過天晴般的淡青色,一眼望去,就給人一種恬靜舒適之感。藝術(shù)細胞極其豐富的宋徽宗,篤信道教,汝瓷釉的淡天青色正適合他的審美情趣——清淡含蓄。前面引用的文獻里都說皇帝看中汝瓷,是因為“定州白磁器有芒,不堪用”,這大概就是作者沒有宋徽宗那么高的藝術(shù)造詣,難以懂得皇帝的追求而妄加揣意。“有芒”就是瓷器口邊沒有釉,但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,完全可以下令燒造口邊沒有“芒”的瓷器。其實,“棄定用汝”,“有芒”不是主要的,真正的原因,主要還是與宋徽宗的審美情趣有關(guān)。作為一個崇信道教的帝王,他不喜歡定州白瓷的顏色。汝瓷的淡天青色釉,冷暖適中,不慍不火,內(nèi)斂,不張揚,展現(xiàn)了自然天工、典雅靜穆、質(zhì)樸淳實的境界,在視覺上使人感到非常舒服,體現(xiàn)了傳統(tǒng)文人的審美,也符合道家以質(zhì)樸、樸素為美的審美觀?!?/span>青瓷之首,汝瓷為魁”,宋朝之后,汝瓷天青釉色逐漸被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認為是最美的一種釉色,歷代文人爭相采用、模仿。

%title插圖%num

汝瓷的精雕細琢反映出宋代人對藝術(shù)的完美追求。雖未找到宋徽宗對汝瓷苛求的記載,但卻找到一些文字,能反映宋徽宗對詩詞、藝術(shù)、意境的精益求精。陸游的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九(下圖)記載了這么一件事:說宋徵宗常常乘坐小舟在曲江中泛游,有次一個宮中嬪妃拿了一把寶扇向徽宗求字,徽宗拿起筆書寫了一幅草書對聯(lián):“渚蓮參法駕,沙鳥犯鉤陳。”隨即,又再拿筆涂掉了“犯鉤陳”三個字,說:“此非佳語?!睂嶋H上,這個聯(lián)句有濃厚的李商隱《陳宮詩》里的意境,確屬不祥之句。

%title插圖%num

《老學庵筆記》南宋 陸游著

那么,窯瓷器體現(xiàn)了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內(nèi)涵呢?

%title插圖%num

宋徽宗趙佶的書法真跡,被歷代收藏者蓋印,其中就有乾隆

繼大唐盛世之后,中華民族陷入五代十國的亂世,戰(zhàn)亂頻繁、疆域分崩離析長達半個多世紀,人民生活在血雨腥風之中,苦不堪言。亂世出英雄,后周皇帝柴榮,胸懷大志,南征北戰(zhàn)、勵精圖治,幾近完成統(tǒng)一大業(yè),無奈生病英年早逝,其拜把兄弟趙匡胤順應民心,于陳橋自領(lǐng)天下大任,完成了中華民族統(tǒng)一大業(yè)。

%title插圖%num

宋徽宗趙佶的書畫真跡

統(tǒng)一了天下的宋代人,厭倦了戰(zhàn)亂,乞求一種平靜、安全、舒適的物質(zhì)與精神生活。經(jīng)過不到50年的恢復和快速發(fā)展,宋朝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經(jīng)濟貿(mào)易、文化教育、科學技術(shù)高度繁榮的時代, 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繁榮實際上遠超過大唐盛世。咸平三年(公元1000年)中國GDP總量為265.5億美元,占世界經(jīng)濟總量的22.7%,人均GDP為450美元,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。

%title插圖%num

宋徽宗趙佶的絹畫——文會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
生活富足、科技發(fā)達的宋朝人,完成了儒學復興,產(chǎn)生新儒學——理學;促進儒、道、佛三家相互交匯和發(fā)展,掀起新文化運動;形成了書院制度,藝術(shù)如書法、雕塑、石刻、繪畫、音樂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,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新紀元并達到全盛;四大發(fā)明有三個在宋朝被投入實用;史學高度發(fā)達,著作豐富,史家輩出??梢哉f,北宋的經(jīng)濟、科技、文化、教育、社會高度發(fā)達,人們生活舒適富足,精神世界充滿自信。唐宋八大家中,宋人就占了蘇軾、蘇洵、蘇轍、歐陽修、王安石、曾鞏六家!宋朝立國三百余年,二度傾覆,皆緣外患,是唯獨沒有亡于內(nèi)亂的王朝。陳寅恪這樣評價:“華夏民族之文化,歷數(shù)千載之演進,造極于趙宋之世。”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(jīng)濟革命時期,認為“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(jié)束,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。

%title插圖%num

宋徽宗趙佶絹畫——聽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宋朝在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上崇奉的理念是“合于天意,厭于人意”,追求最佳境界是“天工與自然”。在這種美學思潮的影響下,宋代瓷器一反唐代雍艷富厚之風,追慕一種初看好似平淡無華,但越看越有品味的意境。而汝窯瓷器的造型與釉色,恰到好處地迎合了人們這種意境——那仿佛皎月當空的清朗、那猶如風雨過后的青草地、那綿綿無盡的清新,讓人們?yōu)橹@嘆、驚喜。這種與大自然生命融為一體的空明無塵詩境,大勢若靜、大態(tài)若凝,是一種很高的審美意境,也體現(xiàn)了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種美學精神。

%title插圖%num

宋徽宗趙佶書畫——瑞鶴圖 遼寧省博物館

所以,汝窯瓷器的文化內(nèi)涵,既有著道家“清靜無為”的精神內(nèi)核,又有著儒家“中庸、和諧”的思想追求,還有著勞動人民“質(zhì)樸淳美”的思想觀念,承載了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各個層面的高遠與自信。說汝窯瓷器是中國陶瓷的巔峰,是恰如其分的評價,一點都不為過。

%title插圖%num

宋徽宗趙佶書畫——蠟梅山禽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
當然,高度評價大宋經(jīng)濟文化藝術(shù)美學的同時,也應該汲取宋朝之所以滅亡的教訓,那就是:政治上過度開明——導致民主有余而集中不足,變革乏力;戰(zhàn)略上毫無韜略——導致任由契丹、遼、金、蒙勢力做大,制衡無策;軍事上用文抑武——導致治軍無方、戰(zhàn)力羸弱,富而不強。

饕餮盛宴——傳世汝窯瓷器欣賞

精品汝窯的存世量有多少?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。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汝窯有說65件的,有說67件的,有說67件半的,有說不超過70件、79件等等,都說得有板有眼的。不過這收藏界的事兒,本身就是一江湖,大嘴一咧,找點理由就能發(fā)揮,你要相信,你就輸了。目前各博物館的這幾十件汝窯,不都是陸陸續(xù)續(xù)從民間發(fā)現(xiàn)的嗎?哪兒那么多精確的數(shù)字?說不定哪天又從哪里挖出一件呢。不過,汝窯世上非常稀有倒是個事實,有著名收藏人士,追求了一輩子,也沒找到一件真貨。要我說啊,汝窯的存世量,既不會只有“專家”們說的只有那么精確的幾十件,也不會像“國寶幫”吹噓的還有很多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2015年,在故宮延禧宮西配殿,舉辦了一個叫做“清淡含蓄”的汝窯瓷器展,共展出了北京故宮博物院、英國大英博物館、上海博物館、天津博物館、吉林省博物院等收藏的汝窯瓷器27件,另展出有寶豐縣清涼寺汝窯遺址和汝州市內(nèi)張公巷窯遺址考古發(fā)掘品72件、北宋窖藏出土汝窯瓷器修復品4件、明清時期景德鎮(zhèn)御器(窯)廠仿汝釉(窯)瓷器30件,讓愛好者一飽眼福,引起了巨大轟動。

下面,盡我所能,找遍天下幾乎所有傳世精品汝窯瓷器圖片,供大家一飽眼福: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,高12.9、口徑18、底徑17.8cm,是傳世汝瓷中極為罕見的大件器,被稱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(zhèn)院之寶之一。目前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,另一件由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收藏。北京故宮博物院目前總共收藏了20件汝窯瓷器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,高4、口徑18.6、足距17cm,敞口、直壁、平底、下承三個曲足,外底有五個細小的支釘痕。造型仿漢代銅洗式樣,簡潔雅致。通體施天青色釉,開細碎紋片,釉色柔和、清澈、文靜,如玉般青翠華滋。純正的釉色與釉面特意制作的細碎紋片形成對比,使單一的青釉增添了節(jié)奏韻律之感,顯示了宋代追求理性之美的藝術(shù)風格。相傳是和珅從民間購得,獻與乾隆。極不相稱的是乾隆皇帝的刻詩,嚴重破壞了整體的美感。我在《中國陶瓷文化略談之十二:清代瓷器——落慕的夕陽》中說過,乾隆剛愎自用、好大喜功,審美觀極差,還自以為很有文采,一生中寫過四萬多首詩,絕大多數(shù)都是文辭不通、貽笑大方的打油詩、順口溜。就像刻在三足盤底的這首“紫土陶成鐵足三,寓言得一此中函。易解本契退藏理,宋詔胡夸切事談”,直白、可笑??v觀乾隆所有刻在名貴瓷器上的所謂“詩”,讀起來都大煞風景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碗,高6.7、口徑17.1、足徑7.7cm,撇口,深弧腹,圈足微外撇,通體滿釉,呈淡天青色,瑩潤純凈,釉面開細小紋片,外底有5個芝麻小掙釘痕。此碗造型規(guī)整,胎質(zhì)細膩,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雨后青天,堪稱稀世珍品。目前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,另一件收藏于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。不協(xié)調(diào)的還是乾隆的流水打油詩,破壞了瓷器,降低了美感:“秘器仍傳古陸渾,只今陶穴杳無存;卻思歷久因茲樸,豈必爭華效彼繁;口自中規(guī)非土匭,足猶釘痕異匏樽;盂圓切己近君道,玩物敢忘太保言”,后署“乾隆丁酉仲春御題”,并鈐“古香”、“太樸”二印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底刻“乙”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底刻“丙”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哈哈,乾隆老爺子又“詩”興大發(fā),在這件底刻“丙”字的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底部附順口溜一首:“淡青冰裂細紋披,秘器猶存修內(nèi)遺。古丙科為今甲第,人才嘆爾或如斯。”“乙、丙”等字應為南宋收藏者所刻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壽成盤,高3.5、口徑19.3、足徑12.6cm。盤口微撇,圈足外撇,盤身滿釉,開細碎紋片。底有5個支燒釘痕,并刻有“壽成殿皇后閣”六字,六字分雙行排列。此器制作工細,釉質(zhì)純凈,開冰裂紋片,是北宋汝窯瓷器中的上品。其題字表明此器曾為南宋皇宮壽成殿使用過的物品(陳設品)。“壽成殿皇后閣”刻字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定窯瓷器和英國V&A博物館藏汝窯盞托上亦有所見,這也映證了《武林舊事》里關(guān)于汝窯、官窯、定器的記載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一只底刻“蔡”,疑為蔡京或其家人收藏過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盤,高3、口徑17.1、足徑9.1cm。盤撇口,淺弧壁,坦底,圈足外撇。通體內(nèi)外施天青色釉,釉面開細碎片紋。因采用“裹足支燒”,因此外底留有3個細小支釘痕。這件汝窯青瓷盤釉質(zhì)瑩潤,其質(zhì)感似絲綢般柔美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收藏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,高3.1、口徑12.8、足徑8.7m??谖⑵?,弧壁,淺圈足。胎呈香灰色,通體天青色釉,器面有開片,裹足支燒,外底三個芝麻粒大小的支釘痕,鏨刻“丙”字。此盤流傳過程中曾經(jīng)過火燒,民國期間為孫瀛洲先生購藏,解放后捐贈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丙蔡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8224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碟,高1.5、深1.2、口徑10.9、足徑8.2cm,底刻“蔡丙”二字,不是一次刻成丙先蔡后,疑為蔡京從民間收藏。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21件汝窯精品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丙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698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丙碟,高3.3、深2.4、口徑12.9-13.1、足徑8.9cm,底刻“丙”字,后被乾隆刻詩:“淡青冰裂細紋披,秘器猶存修內(nèi)遺;古丙科為今甲第,人才嘆爾或如斯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景仁宮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05177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碟,高3.2、深2.2、口徑13.4-13.7、足徑9.2cm原藏地北京故宮古董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奉華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8048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奉華碟,高1.9-2.1、深1.6、口徑12.8、足徑10.1cm,底部后刻“奉華”二字。原藏地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“奉華”是南宋德壽宮的配殿,是宋徽宗第九子、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(gòu)的寵妃劉貴妃居住的地方,宋高宗退休后就住在那里養(yǎng)老。很多寫“奉華”的汝窯都是劉貴妃她本人使用的。通觀傳世汝瓷的“奉華”二字,其字體的刻法如出一人之手,同為宮廷玉工所刻,因此一般學者認為“奉華”款汝瓷是皇帝賞賜劉貴妃的私人用物。除汝窯之外定窯、鈞窯器底也曾發(fā)現(xiàn)刻有“奉華”二字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蓮花溫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6929

北宋汝窯蓮花溫碗,高10.1-10.5、深7.6、口徑15.9-16.2、足徑8.1cm,以其典雅造型,溫柔不透明釉色,在傳世不多之汝窯器中,更顯珍貴,已成北宋汝窯的標志性瓷器之一,亦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重要的鎮(zhèn)館之寶。原藏地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3962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盤,高3.8、深2.3、口徑18.4、足徑12.7cm,底被乾隆后刻打油詩:“雖非髻墾足釘遺,已自為佳今重之;物以少珍有如此,玩當喪志戒惟茲;精評早具輟耕錄,剏制猶存修內(nèi)司;古北秦甎古于是,卻誰屬目義堪思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永壽宮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甲字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8182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甲字盤,高3.2-3.7、深2.3、口徑14.5-14.9、足徑10.8cm,底在南宋被后刻“甲”字。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永壽宮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甲字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854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甲字盤,高3.9、深2.5、口徑14.8、足徑4.2cm,底在南宋刻“甲”字,后被乾隆刻順口溜:“甲字明鐫器底心,撫之薛暴手中侵;笑斯假借為說項,古已有然何況今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南庫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855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盤,高4.4、深2.8、口徑21.4、足徑15.5-15.7cm,被乾隆后刻順口溜:“周尺將盈尺,宋瓷方是瓷;晨星真可貴,劫火未曾虧;薛暴寧須議,完全已足奇;穆然陳綈幾,獨切水圓思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古董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橢圓小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849

北宋汝窯橢圓小洗,高2.7、深2.1、口縱、口橫14.2、底徑4.2cm,造型別致。原藏地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甲字圓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850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圓洗,高3.8、深2.4、口徑15.8、足徑15.5-15.7cm,底在南宋刻“甲”字,后被乾隆刻順口溜:“盤子徑五寸,如規(guī)口面圓;出陶無髻懇,閱世獨完全;冰裂紋隱約,鐵釘跡屬連;底心鐫甲字,先得此同然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古董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圓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05176

北宋汝窯圓洗,高4.7、深4.2、口徑15.7、足徑13.1cm,厚重美觀大方。原藏地北京故宮南庫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圓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08284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圓洗,高3.2、深2.3、口徑13.1、足徑9cm,被乾隆后刻打油詩:“祗以光芒嫌定州,官窯密器作珍留;獨緣世遠稱稀見,髻墾仍多入市求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圓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09827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圓洗,高3.5、深2.5、口徑12.9、足徑9cm,被乾隆后刻順口溜:“趙宋青窯建汝州,傳聞瑪瑙末為油;而今景德無此法,亦自出藍寶色浮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寧壽花園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奉華紙槌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856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奉華紙槌瓶,高22.4、深21.9、口徑4.4、足徑8.6cm,底在南宋刻“奉華”二字“,此瓶和洗同為文房用品,可能很受宋徽宗喜歡,曾屬南宋德壽宮收藏,后被乾隆刻打油詩:“定州白惡有芒形,特命汝州陶嫩青;口欲其堅銅以鎖,底完而舊鐵馀釘;合因點筆意為靜,便不簪花鼻亦馨;當日奉華陪德壽,可曾五國憶留停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南庫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紙槌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04371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紙槌瓶,高20.5、深19.7、口徑4.0、足徑8.7cm,底后被乾隆挖去底釉,露出胎體,刻上乾氏順口溜:“陶得純青生二成,果然色質(zhì)勝難兄;緣銅試看守口器,書座堪思防意城;簪多雅宜名意蕊,稱懷已自息心旌;足釘薛暴誠何礙,詎以微瑕棄美瓊。”器形美感破壞殆盡。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慈寧花園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膽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04372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膽瓶,高17.9、深16.6、口徑3.2、足徑8.9cm,底后被乾隆刻上大白話:“通體純青纈細紋,用圜旅食古攸聞;難為兄固有其事,生二精陶實出群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慈寧花園。欣賞到這件精美膽瓶,不由想起南宋大臣、文學家樓鑰(公元1137~1213)的詩《戲題膽瓶蕉》(載于《全宋詩》206卷):“垂膽新瓷出汝窯,滿中幾莢浸云苗。瓶非賏水無由罄,葉解流根自不凋。露綴疑儲陶令粟,風搖欲響許由瓢。相攜同到綠天下,別是閩山一種蕉。”說的是不是這件膽瓶呢?其意境與胸襟,不知要比乾隆高出多少倍!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水仙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3977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水仙盆,高5.6、深2.5、口縱15.2、口橫23、底縱13、底橫19.6cm,底后被乾隆刻蹩腳詩:“官窯莫辨宋還唐,火氣都無有寶光;便是訛傳猧食器,蹴枰卻識豢恩償;龍腦香薰蜀錦裾,華清無事飼康居;亂碁解釋三郎急,誰識黃虬正不如。”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水仙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4019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水仙盆,高6.2、深4、口縱18.6、口橫25.4、底縱15、底橫21.6cm,底后被乾隆刻蹩腳詩(同上)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重華宮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水仙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851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水仙盆,高6.7、深3.5、口縱16.4、口橫23、底縱12.9、底橫19.3cm,底后被乾隆刻蹩腳詩(同上)。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水仙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典藏號:故瓷017699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水仙盆,高6.1、深3.8、口縱15.8、口橫23.1、底縱13、底橫19.5cm。少有的沒被乾隆破壞,美!去臺灣前在北京故宮養(yǎng)心殿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宋汝窯出戟尊 底刻“奉華”二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(?未經(jīng)核實)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中國國家博物館共藏有以上兩件 北宋汝窯盤與筆洗

%title插圖%num

宋汝窯長頸瓶 北京首都博物館藏

%title插圖%num

宋汝窯龍首八棱杯 北京首都博物館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玉壺春瓶 大英博物館藏

這件北宋宋汝窯天青釉長頸瓶(玉壺春),高20.1、底徑6.5、口徑4.4、腹徑11cm、重0.4公斤,圓口外撇,束頸,溜肩,鼓腹,下承圈足,足端無釉,可見淺灰色所謂“香灰胎”胎體。器表施天青色釉,釉面有細碎開片,墊燒。整體器形修長雅致,釉面勻凈滋潤。據(jù)傳此瓶為溥儀當年攜帶出宮之物,來自東方陶瓷協(xié)會創(chuàng)始人EumorfoPpulos舊藏,在1940年的倫敦蘇富比售出,曾為收藏家克拉克夫婦所有,1978年成為英國博物館的收藏。此種類型的汝窯瓷器傳世罕見,愈顯珍貴。 大英博物館藏(不含大維德)大約共藏有5件汝窯瓷器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花式洗 大英博物館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(花式洗),直徑13.46cm,六瓣葵花式口,口沿略撇,淺弧壁漸收,平底,下承圈足微外撇,外底足有三個細小如芝麻的支燒痕。器表施淡天青色釉,有細碎開片,造型柔和雅致,釉質(zhì)瑩潤。此件原屬于收藏家克拉克夫婦收藏中一對汝窯洗之一,1936年兩人將此件捐贈給英國博物館,另一件曾出現(xiàn)在1937年的法國展覽上,至1976年才將其出售,最后變成日本繭山龍泉堂的收藏,2012年4月香港蘇富“中國瓷器及工藝品”拍賣會以二億零七百八十六萬元成交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盞托 大英博物館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盞托,直徑16.2、高7.6cm,盞托圓口微斂,長弧形腹,托盤邊沿寬大,五瓣花朵形狀,高圈足外撇,中空無底,內(nèi)外施滿天青色釉,釉色瑩潤,布滿細碎開片。1971年英國古陶瓷收藏家Sir Harry M Garner捐贈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盤 大英博物館藏

這件宋汝窯盤,口徑18.5、高3.3cm,口沿外撇,淺弧壁漸收,圈足外撇,平底,外底五個細小支燒痕。通體釉色部分灰青色,并有污跡,小部分保留淡天青色,應該是曾受到火侵所致。亦為George Eumorfopoulos于1936年捐贈。底足心后刻清乾隆己亥年(1779)詩《詠汝窯盤子》“趙宋青窯建汝州,傳聞瑪瑙末為油,而今景德無斯法,亦自出藍寶色浮。乾隆己亥夏御題”。詩文后鈐印“古香”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洗 大英博物館藏

這件北宋汝窯洗,直徑19.66cm,圓口微侈,淺弧壁,圈足微外撇,平底,外底有五個細小芝麻支燒痕。通體滿開片灰青色釉,有紅色棕色污跡,疑為天青色釉后經(jīng)過火侵所致。外底后刻有乾隆乙卯年(1795年)“詩”《題汝窯盤子》:“西清三代富尊彝,越器晨星修內(nèi)司,至理原非奇異事,銅堅瓷脆率應知。乾隆乙卯御題”。后鈐印“德充符”。是被譽為“世界收藏家之英國第一平民收藏家”的George Eumorfopoulos于1936年捐贈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碗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碗,高7.1、碗口直徑16.9、圈足直徑7.5。碗薄胎,圓口外撇,碗沿鑲銅邊。深弧腹向下漸收,圈足外撇。通體施天青色釉,器身遍布細小開片,外底圈足內(nèi)有5個細小芝麻狀支釘痕,據(jù)目前記載,此類傳世宋代汝窯僅見兩件,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。碗內(nèi)底碗心后刻乾隆題打油詩:鈞窯都出修內(nèi)司,至今盤多碗艱致。內(nèi)府藏盤數(shù)近百,碗則晨星見一二。何物不可窮其理,碗大難藏盤小易,于斯亦當知懼哉,愈大愈難守其器。后署”乾隆丙午御題“,“比德”“朗潤”印章。傳說乾隆是鈞、汝不分的,原來果然如此。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大約共藏有汝窯瓷器12件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長頸瓶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長頸瓶,高24.8、直徑15.6、足徑8.8、口徑5cm,撇口,細長頸,圓腹,底足外撇,瓶口包銅口,天青釉色,表面有細碎開片。全器釉色厚潤,線條優(yōu)美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花盤形盞托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花盤形盞托,高6.5、直徑17cm,盞托圓口微斂,長弧形腹,托盤邊沿寬大,形狀像五瓣花朵,高圈足外撇,中空無底,底足處五個細小支釘痕。內(nèi)外施滿天青色釉,釉色瑩潤,布滿細碎開片。此汝窯盞托造型雅致,釉面晶瑩,傳世極少,彌足珍貴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收藏的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,高15.3、口徑24.8cm。器身呈筒狀,直口,平底,口底相若,外底部三彎足,外底足內(nèi)側(cè)有5個支釘痕。外壁口、腹、底處裝飾弦紋三組,口、底各起弦紋兩道,腹中部起弦紋三道。全器滿施天青色釉,釉面遍布細碎開片。器形樣式仿自漢代銅器奩,瓷器制作始于宋,汝窯、定窯、龍泉窯均有燒造,大維德基金會命名為爐(incense burner),北京故宮博物院定名為弦紋樽,臺北故宮博物院相同器型官窯器物命名亦為弦紋樽,類似定窯作品定名為奩式爐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橢圓小洗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小洗,高2.8、長14.2、寬9.7cm,洗呈橢圓型口,微斂,口沿有一小修補痕跡,弧壁漸收,平底臥足,外底中心呈圓形內(nèi)凹,內(nèi)有三個細小支燒痕,全器施天青色釉,遍布細碎開片。類似藏品大維德基金會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各藏有一件,內(nèi)底均有魚紋裝飾,本件內(nèi)底光素無紋,清《埏埴流光》圖冊中收錄一件“汝窯舟形筆洗“,對照圖冊文字說明與實物對照,圖冊中的“汝窯舟形筆洗“應為本件藏品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魚紋洗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魚紋洗,高2.9、寬14.5、長10.1cm,洗呈橢圓型,口微斂,弧壁漸收,內(nèi)底中心刻兩個相對魚紋,平底臥足,外底中心呈圓形內(nèi)凹,內(nèi)有三個細小支燒痕,全器施天青色釉,遍布細碎開片和冰裂紋,口沿有一小修補痕跡。類似藏品臺北故宮博物院亦藏有一件,尺寸稍小,清宮《燔功彰色》圖冊中收錄一件“汝窯舟形筆洗“,對照圖冊說明與實物修補痕跡,圖冊中的“汝窯舟形筆洗“應為本件藏品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折腹圈足洗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折腹圈足洗,高3.4、 直徑12.9、足徑8.9cm,洗敞口,淺弧壁,圈足微外撇。胎呈香灰色。通體施淡天青色釉,釉面有污跡和縮釉現(xiàn)象,釉面開細碎片紋,外底有三個細小如芝麻粒狀的支燒釘痕。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曲腹圈足盤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曲腹圈足盤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斜壁洗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斜壁洗,高3.3、口徑13、足徑9cm,矮斜壁,平底,圈足外撇,裹足滿釉,底足三個細小支燒痕。通體天青色釉,底足釉不及處露褐色胎骨,釉厚堆積處呈現(xiàn)美麗的湖藍色,釉面遍布細碎開片和冰裂紋,層層疊疊,頗具美感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碟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碟,高2、口徑12.1cm,口微斂,淺弧壁漸收,平底,底部四個細小支燒痕,全器釉面侵蝕情況嚴重,僅在內(nèi)底和外底可見局部天青釉色,燒制過程中有變形,不像傳世精品,疑似墓葬出土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盤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盤,高3.7、口徑19.5cm,口沿外撇,弧壁漸收,矮圈足外撇,裹足支燒,外底五個芝麻粒大小的支釘痕,通體滿開片灰青色釉,有紅色污跡,疑為天青色釉經(jīng)過火燒所致,與孫瀛洲先生捐贈故宮之汝窯洗情況類似,底足后刻清乾隆己亥年(1779)寫的“詩”《詠汝窯盤子》,“趙宋青窯建汝州,傳為瑪瑙末為油,而今景德無斯法,亦自出藍寶色浮。乾隆己亥夏御題”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(shù)基金會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,高度3.6、口徑13.7cm,口微撇,弧壁,淺圈足略外撇。香灰色胎,通體天青色釉,器面有開片,開片呈黑色,疑似流傳過程受污或人為所致,裹足支燒,外底三個芝麻粒大小的支釘痕,中心鏨刻“乙”字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上海博物館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可不一般,它就是當年寶豐縣清涼寺人王留現(xiàn)從村民家購得并獻給上海博物館的寶貝,因為它才確定并挖掘清涼寺汝窯遺址的。上海博物館共有9件汝窯器藏品,分別為盤4件、洗5件。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上海博物館藏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盤 上海博物館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盞托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盞托,盞托圓直口,弧形腹下部略收,托盤邊沿寬大,圈足外撇,中空無底。全器內(nèi)外施天青色釉,釉色瑩潤,遍布細碎開片。托盤邊沿包銅口,圈足底部經(jīng)過打磨,圈足內(nèi)側(cè)有陽文“壽成殿”三字,曾為南宋皇宮壽成殿用品,臺北故宮個別定窯盤也有此類印記。汝窯盞托傳世極少,更顯珍貴,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托盤 美國波士頓美術(shù)館藏

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托盤,口徑18.7、高1.5cm。圓口,矮壁微敞,平底,內(nèi)心起一圈凸棱,滿釉支燒工藝,外底五個細小芝麻狀支燒痕跡,做工精美,造型新穎別致,全器施天青色釉,釉面有細密開片紋路,釉色純靜淡雅,釉質(zhì)瑩潤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水仙盆 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(shù)館藏

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(shù)館收藏的唯一汝瓷——北宋汝窯天青釉水仙盆,高5.6、口徑22.0X15.5cm 重量:656g,口呈橢圓形狀,侈口,深壁漸收,平底,底邊凸出窄邊稜,四云頭形足,周壁胎薄,底足略厚。通體滿布天青釉,有細碎開片,釉質(zhì)勻潤,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,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。裹足支燒,底部有六個細小如芝麻的支釘痕,略見米黃色??诰壊堪傆秀~口,因為口部有一點點殘缺,整體性地進行了微量打磨,而后加扣修整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水仙盆 吉林省博物院藏

據(jù)介紹,這件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唯一汝瓷——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水仙盆,雖然只有下半部分,但它卻是目前大陸僅存的一件傳世北宋汝窯橢圓水仙盆,而且釉質(zhì)上乘,故堪稱彌足珍貴。目前傳世的北宋汝窯水仙盆共有6件,除此之外,還有4件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、1件收藏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(shù)館(前面已經(jīng)介紹)。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盤 天津博物館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青釉盤 天津博物館藏

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北宋汝窯青釉盤,高2.8、口徑17.2、底徑9.2cm,口外撇,曲壁,圈足外卷裹釉。通體天青色釉,釉汁肥厚瑩潤,釉面上布滿了細碎的冰裂紋,如冰似玉,清雅高潔。兩個盤底都滿釉,一個有三個細小的支釘痕,而另外一只盤底有五個支釘痕。天津博物館共藏有汝瓷2件。

%title插圖%num

“北宋早中期”汝瓷小板沿盤 汝州市汝瓷博物館藏

%title插圖%num

“北宋早中晚期”汝瓷大板沿盤 汝州市汝瓷博物館藏

%title插圖%num

洛陽南郊安樂鄉(xiāng)曙光村出土的汝瓷碗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深腹碗 1989年出土于河南省寶豐縣大營子鎮(zhèn)蠻子營村窖藏 寶豐縣文物管理局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朋友私人收藏的汝窯瓷器——六瓣小汝碟

以下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,在各汝窯遺址、窖藏挖掘得到的碎片的基礎(chǔ)上,修復或部分修復的北宋汝窯瓷器,并收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: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花式溫碗(修復)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刻花蓮瓣紋碗(修復)

%title插圖%num

汝窯天青釉刻花蓮瓣紋熏爐 汝窯天青釉鴛鴦鈕熏爐蓋 北宋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刻花龍紋盒(修復)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刻花龍紋瓶

%title插圖%num

汝窯天青釉六方委角罍子(修復)北宋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龍紋外水波紋缽(修復)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梅瓶及蓋

%title插圖%num

北宋汝窯天青釉橢圓形水仙盆(修復)

%title插圖%num

張公巷窯青釉盤口折肩瓶(修復)北宋末期

%title插圖%num

張公巷窯青釉橢圓形洗(殘)北宋末期

%title插圖%num

張公巷窯青釉盞托(殘)北宋末期

%title插圖%num

張公巷窯青釉碗(殘)北宋末期

汝窯的仿制

在中國陶瓷史上,但凡精品,必有仿制,這已經(jīng)成了一種文化現(xiàn)象。如清康熙、雍正朝仿明永樂宣德青花、康熙仿明嘉靖萬歷五彩、雍正仿明成化斗彩等,乾隆時期更是遍仿歷代名窯。后代仿制前朝經(jīng)典作品,代代不絕,構(gòu)成了明清之后中國陶瓷發(fā)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仿制前朝佳器,也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模仿和復制,更可以視為對經(jīng)典的致敬,是一種創(chuàng)造性模仿,亦是對傳統(tǒng)技術(shù)與藝術(shù)的傳承和發(fā)揚,當屬佳話。但是,仿制是把雙刃劍,歷朝歷代尤其是清晚期之后直至現(xiàn)代,仿制與造假相伴相隨,已經(jīng)成為鉆營混世之徒的營生手段,也成為收藏界的暗流和心照不宣的潛規(guī)則。

%title插圖%num

明宣德 仿汝釉蛐蛐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汝窯瓷器作為中國陶瓷的巔峰,特別是自汝窯瓷器被宋徽宗親睞之后,聲名大噪,追逐者眾,理所當然成為歷朝歷代仿制、復制的對象和重點,開始出現(xiàn)大量仿品,但多數(shù)制作粗制濫造,與真品相差甚遠。在汝瓷仿制歷史上,南宋時的官窯雖然有對北宋汝窯等名窯的學習和繼承,但本身自成一體,沒發(fā)現(xiàn)有刻意仿制汝窯的現(xiàn)象,元代由于文化傳統(tǒng)受到破壞,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仿造過汝瓷,歷時最久、精品迭出的汝窯仿制是明清兩朝。明代初年,為繼承大宋文化傳統(tǒng),于永樂、宣德年間,在宮廷的倡導下開始仿制北宋汝窯瓷器,由于此時景德鎮(zhèn)已成為全國制瓷業(yè)的中心,仿制的任務理所當然由御窯廠承擔。為了達到形神兼?zhèn)?,御窯廠不惜工本,仿制水品陡然上升。到了清朝雍、乾時期,其重視程度、動靜之大前所未有,就連皇帝都親自參與,傾國力仿造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明宣德 仿汝釉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從目前所見宣德仿汝瓷器,釉色較北宋汝器透亮,紋片比北宋汝器密而規(guī)整,且釉面具有宣德瓷器特有的橘皮紋。器型主要有菱花式洗、蟋蟀罐、雞心碗、盤等,為宣德時期常見造型,和北宋汝窯瓷器風格差別很大。注意明代仿汝是要寫上當時年款的,這才是真正傳承式的仿制。

%title插圖%num

明成化 仿汝釉象耳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到了雍正朝,對仿制比之前更加重視。清代康雍乾三代帝王中,以雍正審美趣味最為超卓。雍正中年登基,登基前有近四十年潛心讀書修學,靜心體悟佛道,形成了內(nèi)斂、深沉的心性,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藝術(shù)修養(yǎng)。反映在瓷器制作中,一改康熙朝的剛勁硬朗,趨向柔美精雅,而宋瓷的內(nèi)斂含蓄,恰為雍正所鐘愛。所以,雍正時期的瓷器,其美學與藝術(shù)性,都達到了清代的高峰,汝窯仿制的藝術(shù)水平和成就自然都是歷史上最高的。

%title插圖%num

清代宮廷畫——《胤禛妃行樂圖》 畫上擺設有汝窯水仙盆、三足樽承盤、茶托盞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 仿汝釉貫耳盤口瓶和蒜頭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 仿汝釉長頸扁腹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清代雍正、乾隆皇帝都酷愛汝窯瓷器,據(jù)《清宮造辦處活計檔》記載,景德鎮(zhèn)在雍正六年(1728年)和乾隆三年(1738年)時仿汝窯器均多達40余件。雍、乾兩朝的官方仿制,還都是要嚴格寫上仿制時的年款的,雍正朝尤為嚴格。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 仿汝釉雙耳洗口瓶 故宮博物院藏

雖然雍正官仿是根據(jù)內(nèi)府所藏傳世汝窯,按圖索驥,嚴格按照原器型和釉色來進行仿燒,但現(xiàn)在根據(jù)兩組器物對比,北宋汝窯瓷器釉面厚而失透,器表溫潤平滑,少有棕眼,絕大多數(shù)雍正仿品釉面為天青色,但釉色勻凈光潤透亮,釉面多有棕眼,開細小紋片,類似蟹爪紋,缺乏汝瓷蘊藉沉靜的神韻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 仿汝釉如意耳葫蘆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所以,雍正仿汝,雖然以北宋汝窯瓷器為藍本,亦步亦趨,做工似乎更精細、靈巧,是絕對的精品,但卻有汝窯形而無汝窯神,仔細觀察,就可發(fā)現(xiàn)雍正仿品還是典型的雍正風格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 仿汝釉膽式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 仿汝釉海棠式觚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 仿汝釉石榴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%title插圖%num

清雍正仿 汝釉犧耳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

乾隆對汝窯的喜愛,更勝于其父雍正,對汝窯的仿制更加積極和重視,仿品器型也以陳設器和文房用品為主。但由于乾隆本人華而不實的作風和剛愎自用的性格,再加上審美觀上的硬傷,導致乾隆朝無論是瓷器制作還是汝窯仿制,都奢侈有余而靈性不足,與歷代精品相差甚遠,且每況愈下。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清乾隆 仿汝釉圓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有文獻記載,乾隆在看景德鎮(zhèn)督陶官唐英制作的仿品后,曾”詩“興大發(fā),當場賦順口溜一首稱贊作品——《吟掛瓶》:“官汝稱名品,新瓶制更嘉;隨行共嘯詠,沿路擷芳華;掛處輕車稱,簮來野卉斜;紅塵安得近,香籟度帷紗?!保ㄊ珍浻凇队圃娂返诙糠郑?/span>

%title插圖%num

%title插圖%num

清乾隆 仿汝釉凸弦紋三牲梅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從仿汝窯瓷器對比看,乾隆朝仿品只是相比雍正朝,更顯得標準化、程式化,刻意成分很多,缺少了些許變化和靈氣,顯得呆板、無神。

以上介紹的仿品,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正規(guī)仿品,價值不菲,亦為歷來藏家所青睞。其他官方仿品也很多,自明朝之后幾乎沒有間斷過,包括現(xiàn)代的某汝窯研究所,也取得過一些成就,但沒有超過雍正朝的,這里不一一介紹。

需要吐槽的是,自晚清之后的官方汝窯仿制,對于打上仿制標記或仿制年款這一點,要求不那么嚴格了,尤其是清末民初之后。這給收藏界多少帶來些許混亂。記得有人講過這么個故事,某”國寶幫“一方面大罵”博物派“講汝窯存世精確到”幾十幾件“,一方面偷偷購買了多件某汝窯研究所的仿品,分別進行磨款、深埋、酸腐、皮擦......哈哈,用意你懂的。

%title插圖%num

現(xiàn)代汝瓷(示意圖)

%title插圖%num

現(xiàn)代乳色釉瓷小茶盅,每個10-30元人民幣不等

對于民間的汝窯仿制,也就是造假,歷朝歷代都沒有間斷過,作品大多粗制濫造,有些背離基本人文道德,以化學著色劑模仿由窯變而產(chǎn)生的淡青色”雨過天青“汝釉,用下作手法做舊,哄騙不懂者牟利,這里不說也罷。

現(xiàn)在普通商品瓷器中,也有不少品牌的汝釉瓷器,只要是正規(guī)廠家出品,就可以放心使用。只是提醒大家,市場上有一些打著汝瓷旗號的普通價位茶具、餐具,其汝釉色可能也是用化學顏料配置的,刷在經(jīng)過一次簡單燒制的陶胎或瓷胎上,再低溫二次燒成,根本沒有形成玻璃釉保護層,日常使用有害身體健康。請大家注意鑒別,切莫只因釉色而購買。

好了,今天天馬行空講了這些,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斧正。結(jié)尾,附上俺撰的一首汝窯感悟“順口溜”,博大家一笑:

題汝窯瓷器

驅(qū)繁就簡精雕琢,巧奪天工出汝州;

雨過天青映冰裂,凝脂素裹香灰胎;

一爐窯火把魂鑄,獨領(lǐng)風騷九百年;

不要人夸釉色好,只留清淡在人間。

(全文完

參考資料:

  1. 陳萬里著《中國青瓷史略》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2月出版
  2. 《陳萬里考古文集》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
  3. 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《中國陶瓷史》馮先銘等著 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
  4. 馮先銘主編《中國陶瓷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
  5. 葉喆民著《中國陶瓷史》增訂版 三聯(lián)書店2011年3月出版
  6. 趙青云主編《宋代汝窯》河南美術(shù)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
  7. 李輝柄主編《兩宋瓷器》上??茖W技術(shù)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
  8. 李知宴主編《宋元瓷器鑒定與收藏》印刷工業(yè)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

部分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搜索。在此致謝!

您有什么意見或建議,歡迎留言交流,并收藏、關(guān)注、轉(zhuǎn)發(fā)。謝謝!

程彥林 于北京

(家人代發(fā))

工業(yè)廢氣粉塵治理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商
方案設計 / 設備制造 / 施工安裝 / 售后服務 / 環(huán)保檢測